5月11日,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联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双周政治理论学习。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教授在线上讲授《民族学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讲座吸引了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少数民族预科班以及来自全国其他诸多高校的500余位师生参与。学习由社会与人类学院青年教师李晋博士主持。
图:李晋老师主持讲座
关凯教授从民族学是什么、当下的民族学研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的政治使命是什么引入讲座内容,辨析民族概念生成过程、民族学的起源及民族主义研究的起源,为参与讲座的师生细致阐释了民族学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图:关凯老师的精彩分享
当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等问题展开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在民族学研究中应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华民族的历史根源与当代特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学理上的支撑。
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张亚辉教授表示,关凯教授的讲座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民族学发展问题,首先是民族学发展如何重新获得现实感,其次是民族学如何思考边疆与中央的关系。与谈环节结束后,主持人李晋博士凝炼总结了讲座内容,并与关凯教授展开交流与讨论。
图:张亚辉老师参与讨论
与会师生从民族学的学科使命、田野调查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如何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推进理论发展等方面提问,关凯教授进行了耐心解答并勉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强调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科学学子如何结合专业与时代使命学以致用。
此次学习会作为社会与人类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之一,引导民族学科师生从历史与现实视角进一步深刻理解民族学的时代使命,希望民族学人在新时代追求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回应新的时代要求,加强民族学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创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守正创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学术支持。此次学习是学院双周政治理论学习的一次跨校联学新尝试,希望以此来拓展学习形式和丰富学习内涵,进一步提升学习实效。
图: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线上参与讲座
(文/刘美君 图/张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