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华-pg娱乐电子游戏

 邓晓华-pg娱乐电子游戏
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邓晓华

2019年07月04日  点击:[]

姓名 邓晓华

undefined

职称 教授
电子邮箱 xhdeng@xm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 比较语言学、汉语方言学、人类学、族群关系与族群理论、文化遗产、博物馆学
学习工作经历 华中科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1987)

华中科技大学文学博士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教师(1980)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讲师(1987)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1993)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书记(1994-2004)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副馆长(2000-2006)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教授(2000.8-2001.9)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1.10-2003.9)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访问学者(2007.1-2007.3)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系访问教授(2009.1-2009.3)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教授(2011.12-2012.6)

中国人类学会秘书长,

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

中国民族学会理事,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会理事,

中国汉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
主要科研项目 中华南方民族的起源及形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5-2009,因项目成果突出,获国家社科规划办免于鉴定结项)。首席专家

台湾原住民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1-2016)。项目负责人。在研

汉藏语系谱系分类及其时间深度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0-2013)。项目负责人。在研

汉语方言与语言接触理论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基于汉藏语同源词数据库的语言数理分类及语言年代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汉语方言研究与语言演变理论的建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土楼客家人的生存技术专题虚拟博物馆”(科技部项目)。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人类学数字博物馆”(教育部项目)。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海峡西岸河口区域城乡开发与海洋永续利用的模式研究”(福建省软科学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在研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福建省社科重大项目)。项目主持人,在研

福建族群关系研究”(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方言的分类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中国南方濒危语言研究”(香港政府cerg)。王士元院士主持,本人为重要成员。已结项

汉语在亚洲语言中的地位”(香港政府cerg)。王士元院士主持,本人为重要成员。已结项

中国人的来源”(台湾中央研究院主题研究计划)。王士元、王明珂先生主持,本人为重要成员。已结项
代表性论文 1989~1995年参加美国斯坦福大学arthurp.wlf和台湾中研院庄英章教授主持“台湾与福建社会文化比较研究”

1998-2000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三尾裕子教授“福建民间信仰研究”

2000-2001年东京都立大学佐佐木宏干教授的“福建民间宗教研究”

1999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横山广子教授主持“中国周边民族及国家的人类学”

2000-2001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田村克己教授合作研究课题“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族群关系的研究——以东南中国的民族关系为例”

1986《闽语时代层次的语音证据》(华中工学院研究生学报1986年第2期,又刊1998年语言研究增刊)pp307-315,武汉

*1988《闽西客话韵母的音韵特点及其演变》(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pp.75-98

1990《近年来国内语言与文化研究述评——兼论人类语言学》(现代语言学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pp.294-308

**199l《客家方言与宋代音韵》(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增刊)pp.74-79,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

**1992《从语言推论壮侗语族与南岛语系的史前文化关系》,语言研究1992第1期)pp.110-123,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

1993《建立文化语言学》,《建设中国人类学》(上海三联书店)pp.309-323

**1993《古音构拟与方言特别语音现象研究》(语文研究第4期)pp.66-78。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4,1

1994《中古知章庄精组声母在闽西客话中的演变》(中国音韵学会第8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言研究增刊)pp.279-283

**1994《南方汉语中的古南岛语成分》民族语文1994年第3期,pp.36-4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4,6。又current issues in sino-tibetanlinguistics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0saka  l994

1994《从中西方语言模式看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中华文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pp.200-212

**1995《闽客若干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台湾与福建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二)pp.265-285,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编)

*1996《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语言研究1996年第二期)pp.88-95

1996《论客方言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1996年专刊,pp.1-11.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6《闽南文化中的古南岛语文化底层的证据》《台湾源流》1996年第3期,pp.33-38,又刊于福建民族》1996年第4期

1996《论东南汉人社会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国际汉民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长沙岳麓书社)pp.117-126

1997《客家形成时代的语言学证据》(客家学研究1997年辑〕pp.118-122

1997《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语言规划理论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三期,pp.66-71,北京

*1997《论客家方言的断代证据及其相关音韵特征》(厦门大学学报第四期)pp.101-106

1997《论畲语和畲族相关的几个问题》中国畲族学术研讨会论文

1997《闽、客族群互动的词汇证据》(客家纵横第一期)pp.36-46.

1998《客、赣,闽方言特征比较》(语文研究1998年第3期)pp.47-52

*1998《论闽客族群方言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华南农村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pp.35-66,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编

*1998《大陆与台湾客家语言文化特征之比较》第四届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p.133-157.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编

**1999《福建境内的闽、客族群及畲族的语言文化关系比较》《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99年24卷1号

**1999《客家话与畲语及苗瑶语、壮侗语的关系》民族语文第三期,pp.42-50,北京,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9,6

1999考古学文化区系理论与古南方汉语假说 ,《东南考古》1999第一期,pp.26-36

**2000试论古南方汉语的形成,《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pp1—10,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1,1

2001,《国際人類學術“二十一世紀の人類ぉけゐ生存發展”について》《民博通信》n92,pp101-109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主编

**2001试论南中国汉人及汉语的来源

《dynamics of the ethnic cultures and the state in china》,pp405-416,横山广子编(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出版

2001《古百越语言在今闽客族群中的遗存》蒋炳钊编《百越民族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pp156-186

2002《从林惠祥越语“马来”说假设谈南方汉语的发生》汪毅夫编《记念林惠祥先生论文集》pp122-136

2001关于南方汉语非“汉”说陈支平编《纪念林惠祥百年论文集》70—87

2001福建族群关系的比较研究周大鸣编〈中国的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192—211

2003邓晓华、舒萍《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教研论文集

**2003邓晓华、王士元《苗瑶语族亲缘关系的计量研究》《中国语文》2003,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3,8

**2003邓晓华、王士元《藏缅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分析》《民族语文》2003,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3,11

**2003,邓晓华、王士元《古闽客方言的来源及其历史层次问题》《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2004,客家话跟畲语、苗瑶语和壮侗语的关系,《人类学论丛,第2辑》,黄山书社出版

2004,试论古南方汉语的形成,邹嘉彦、游汝杰编《语言接触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deng xiaohua,yiang yi,lineage society and folk religion——ananthropologicalstudyofthefolkreligionatthreehakkavillages,三尾裕子编《the revitalization of folk culture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east asia an anthropological study》(日本)风响社出,pp23-68

2005,中国境内的语言关系与语言分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全国社科规划办主编,2005年.374-380

**2006,闽客方言一些核心词的“本字”的来源.语言研究.2006,第一期,85-89

*2006,论客家话的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四期

**2006,论客家话.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语言暨语言学.2005(专刊之三).227-258

**2007,邓晓华、王士元壮侗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时间深度,《中国语文》2007,6期

2009,对中国南部地区的濒危语言的消亡时间、速度和方向的模仿预测,《文化认同与语言焦虑》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74-285

**2010邓晓华、赵晋搭建客家文化交流的网络平台《亚太经济》2010-5

2010邓晓华、邓晓玲、一组和身体相关的客畲同源词,第8届国际客方言研讨会论文集,罗肇锦、陈秀琪编,台北市文鹤出版有限公司,2010

**2011邓晓华、邓晓玲论壮侗语与南岛语的发生学关系,语言研究.第4期

**2013邓晓华、邓晓玲从身体部位名称看客畲的认知模型, journal of chineselinguistics no.1

cognitive models obtained by studying body-part names of hakka and she,《joura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013年06月

论壮侗语和南岛语的发生学关系,《语言研究》,2011年10月

对中国南部地区的濒危语言的消亡时间、速度和方向的模仿预测,《文化认同与语言焦虑》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2009年10月

壮侗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时间深度,《中国语文》,2007年11月

客家的来源---兼论客畲关系,《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2006年07月

闽客方言一些核心词的“本字”的来源,《语言研究》,2006,第一期,2006年03月

《论客家话》,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主编《语言暨语言学》专刊2005(3),2005年12月

中国境内的语言关系与语言分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全国社科规划办主编,2005年11月

lineage society and folk religion ,asian studies reports series,no.5,2005年03月

客家话跟畲语、苗瑶语和壮侗语的关系,《人类学论丛,第2辑》,黄山书社出版,2004年10月

福建族群关系的比较研究,周大鸣编〈中国的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苗瑶语族亲缘关系的计量研究,《中国语文》2003,3期,福建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3年07月

藏缅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分析,《民族语文》,福建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3年06月

古闽客方言的来源及其历史层次问题,《古汉语研究》,2003年06月

《试论南中国汉人及汉语的来源》,《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26卷,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主办。国际权威刊物。,2001年06月
专著教材 1993《人类文化语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5《客家方言》邓晓华、罗美珍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中国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华星出版社,

2004《汉语方言研究与语言演变理论的建构》香港霭明出版社

2009《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邓晓华、王士元著。中华书局出版

1990《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与陈国强等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古代汉语》尉迟治平主编,与李崇兴、董为光等合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主编《中国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华星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为2000年国际人类学大会论文集

2009主编(李如龙、邓晓华)《客家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获奖 《藏缅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分析》,省部级科研奖,2005年11月,福建省政府,等级:3

《中国数字科技馆-客家土楼》,国家级科研奖,2007年12月,获联合国2007世界信息峰会大奖,等级:1

藏缅语族语言的分类及形成,省部级科研奖,2006年10月,国家民委,等级:3

《苗瑶语族亲缘关系的计量研究》,省部级科研奖,2005年11月,福建省政府,等级:2

《壮侗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时间深度》,省部级科研奖,2009年11月,福建省政府,等级:2

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省部级科研奖,2011年10月,福建省政府社科优秀,等级:3

《壮侗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时间深度》《中国语文》2007,6期,国家级科研奖,2009年08月,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级:3


校内链接

联系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pg娱乐电子游戏的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网站地图